华为鸿蒙系统HarmonyOS学习之八:鸿蒙Harmony从1.0到2.0的提升
相较于鸿蒙 OS1.0,鸿蒙 OS2.0 有哪些方面的本质提升?这是自2.0发布以来,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在2019年的最初发布的版本,华为 HarmonyOS1.0 被定义为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包括分布式能力,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基于形式化验证的高安全可靠性。
2019年8 月,荣耀智慧屏成为首款搭载鸿蒙 OS 的产品,虽然智慧屏并非触屏,但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触屏操作智慧屏,在这其中,手机还可以充当触控屏、扬声器、遥控器等功能。
实际上,按照华为的设计,鸿蒙 OS 并没有应用于手机的计划。2020 年鸿蒙将搭载于创新国产 PC、手表、手环、车机;2021 年,鸿蒙 OS 将实现软硬协同优化,将搭载于音箱、耳机等产品。
今年,HarmonyOS2.0 进行了全新定义,即全面使能全场景生态,包括跨设备、服务流转、极速直达、可视可说、隐私安全五个方面能力。
通过跨设备协同、大小屏互动、极速配网、自适应 UX、可视可说AI赋能语音交互、开发者开源等,成为生态建设的强力引擎。鸿蒙 OS2.0 将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 Beta 版本,最初覆盖大屏、手表、车机等设备,随后会覆盖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会推出的华为手机将全面适配鸿蒙 OS2.0。
新推推出的鸿蒙的重要特点是以分布式技术为核心,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 HarmonyOS 应用框架将复杂的设备间系统封装成简单接口,实现一次应用开发,多设备流转。
- 13000+APIs 将被用到支持开发大屏、穿戴、车机和手机应用等方面。
- 采用HUAWEIDevEco2.0 集成开发工具,实现高质量编码和高效率调测。
- 方舟编译器 2.0 将实现多语言多设备编译。
相较于鸿蒙 OS1.0,鸿蒙 OS2.0 有了非常大的本质提升,搭载鸿蒙系统的设备由荣耀智慧屏扩展到手机、平板、手表等终端设备,进一步完善多设备融合,并使能三方生态。
特别关键的三部分:
- 分布式的软总线;
- 分布式的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的数据库;
- 分布式安全的解决方案。
鸿蒙可以将不同的功能打包成不同的块,用户可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需要选择安装哪一块,这样一来就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开发成本和硬件成本,形成事实上的“分布式操作”。
鸿蒙 2.0 不再是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更是要实现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在智能家居方面,豆浆机、微波炉、冰箱等等设备都可以成为搭载鸿蒙 2.0 的智能终端。
鸿蒙最初的规划不是为单纯为手机而生的,在向成熟发展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仅仅是在适用性和生态方面就和布局十余年的安卓系统还存在有很大差距。但华为的优势是:本身有各种智能终端,如果华为既做终端又做操作系统,未来,第三方硬件终端如果和华为的自有终端发生直接竞争,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被动境地,很难取得优势。
要成功打造手机操作系统,功能技术、生态、合作盟友三要素必不可少。目前的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IOS等手机操作系统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鸿蒙系统的推进产生影响。但如今厂商与厂商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技术已经不能成为新一代操作系统打破旧一代霸主市场垄断的障碍,真正的限制因素在于生态的构建。有幸的是,HMS 生态的发展也在为华为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而 HMS 生态的蓬勃发展也为华为手机产品搭载鸿蒙系统创造了条件。变化的是多样的化的需求,架构能不能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决定了一个操作系统能否长期发展。华为的技术能力和执行力的确无可置疑,对他们来说,最难的是生态构建,而这需要华为在鸿蒙OS系统正式开源后,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大的投入,同世界范围内企业和开发者做协同,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国市场。鸿蒙系统要做到足够完善,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