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码迷 >> 综合 >> 面试某国企有感
  详细解决方案

面试某国企有感

热度:43   发布时间:2024-03-06 07:19:35.0

今天下午,凉风回转,我有幸参加了某国企的终面(名曰“潜能探索环节”)。

就在前一天,我收到了hr的终面mail,其中对“潜能探索”的定义是:潜能探索环节将探索您的潜能,为您的定岗及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原文)。乍一听,国企的面试还是挺有意思的哈,连你的未来发展都帮你考虑好了,一条龙服务很是贴心,可以一去。

早到20min,毕竟态度要端正;慢等30min,主角上台,大戏开场。

具体流程如下:

1、面试者30余人,分为四组,每组大约8人;

2、各组分发材料,材料印有一题,大家有10分钟时间进行审题答题;

3、每组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于规定时间(30分钟)内得出一致结论,作为小组答案提交。

额,说不上来的感觉,和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是一对一进行职业规划的量身定做。

至此,其实就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了,但是当时可能心情紧张,没有多加考虑,毕竟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终面,第一次还是会紧张的哈...

既然大脑还不在线,那就按照面试官的吩咐,继续“潜能探索”吧。

在继续描述“潜能探索环节”之前,作者(也就是我)有必要先把题目泄露出来

题目大致是这样的:一科考队,在原始森林中突遇地震,陷入了与外界失联的状态。

问:在上述情况下,你们会怎么给下列物品重要性进行排序: 1、压缩饼干 2、五加仑酒 3、脱脂牛奶 4、手枪 5、匕首 6、绳子 7、打火机 8、指南针 9、太阳能发报机 10、急救箱 11、地图 12、太阳能取暖器

很简单是不是?大脑清醒一点,很快就能分析透彻。

小组讨论在一阵嘈杂之中开始了,看来大家都有大量的想法要表达出来,场面熵值也一度超出警戒值。

人类是减熵专家,在无序中创造秩序,本来就是人类种群得以壮大的基本能力。

于是乎,有人站了出来,“大家应该按顺序来,依次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总成小组答案提交。”

“由于时间有限,A同学有表,让ta为各位的发言计时,没人的发言不应超过30/8分钟。”

“好...en...可以...” 至此,小组气氛其实还是很融洽的,不过这或许可以归结为初识阶段的矜持吧。

1、一号种子选手,哦不对,是一号选手登场。

各位童鞋请注意,各位童鞋请注意,一号选手同时也是刚刚开始那位提出熵减建议的响当当的人物。

这位兄弟是很伟大的啦,毕竟现在良好的发言环境就是他的功劳。但是一码归一码,他接下来的发言就不够看了,张口噼里啪啦一顿说:“我认为应该把XX排第一位,因为...;YY排第二位,因为...;......”

洋洋洒洒几百字,听罢,总结下来四个字——不如不听。(不听还能节约点时间)

2、二号选手,很好地继承了一号的优良传统,对其表现在此不费口舌。

3、三号选手,可以说是二号种子选手,什么?问谁是一号?当然是ta的下一位,也就是四号,也就是我啦!牛皮吹完,让我们继续看大屏幕,看一看二号种子选手的精彩发言。

二号的思路很明确,所有物资可以分为三类:生存物资、求救物资、应急物资

(1)生存物资:压缩饼干、匕首、打火机

(2)求救物资:发报机啊、指南针

(3)应急物资:急救箱

其它随便排

然后按照生存第一、求救第二、应急第三的顺序做大排序,接着对每一类物资做小排序,问题就解决了。

后面的人(除了我),好像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了,于是大体上就按照这个框架进行物资分类的微调和小排序的讨论。

首先是物资分类的微调:六号提议把打火机放入生存物资中,并且放在生存物资小排序的前两位,ta的理由是火很重要,因此需要打火机,额,这也太。。。更有甚者,一号提议将取暖器放入生存物资中,理由是原始森林里湿度大。

湿度大?你要是假设科考队位于寒带原始森林,我可能都忍了,湿度大是什么鬼?你湿度大开取暖器啊?什么逻辑

后来不知这么的,六号发表言论,反对将取暖器归入生存物资类;一号毫不示弱,反对打火机归入生存物资类。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掐起来的,不过毕竟是和一号争,可能是权力的游戏吧。

争来争去,截止时间到了,面试官要求一定要争出个高下,显而易见,一号这逻辑肯定争不过,于是乎匆匆忙把电暖气剔除,把打火机加入了生存物资类里。

最后怎么排的序,我是不记得了,当时我只想快些结束,然后离开。

讨论中好像没有我的出现,现在提一提我在第一轮发言中的存在价值吧,由于紧张,我一开始没有得到比三号选手更好的答案,因此我的答案和ta差不了多少,顶多是把打火机换成了绳索,把酒加入生存物资类,当然了,没人听我的。

但是在之后的权利之争中,我想到了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简述一下我的想法:

(1)审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充实条件库

一个科考队,去原始森林搞研究,你觉得他们会蠢到连风控都不做吗?连六号都能想到“火”的重要性,科考队会想不到吗?因此,科考队一定经过野外生存的相关培训,基本的生存技能一定是具备的,至少有一名野外生存的专家作随行顾问。

原始森林,野生动物也是有的吧,能吃的植物肯定也不少,有生存技能,食物的基本保障应该是有的了。

与此同时,正因为是原始森林,面积肯定很广,又处于地震改变了地形且失联的情况下,想出去可没这么容易。因此,做好“原始森林半年游”的心理准备,我想是没啥异议吧。

(2)分类(一级),先把所有物资分为必要和不必要

必要物资的定义:不可取代的,且非常有用的物资

不必要物资的定义:可取代的,或不太有用的物资

首先说说打火机,打火机是用来干什么的?生火。好了,既然可以钻木取火,没有打火机对生火没影响,所以归为不必要物资。

如果有人要说,打火机小,带着不碍事,那麻烦审审题,这里是重要性排序,不是便携性排序,ok?

(3)分类(二级),把必要物资分为生存、求救、应急三类

(4)分类(三级),在生存、求救、应急三大类内部进行就完事了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但是我没说,因为,这场聚会已经由讨论会变为了辩论会,再变为了权利的游戏,额,我人微言轻,不敢发言了。

一个组,只能讨论出一个答案,这一个答案的修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小组的“领导阶层”的讨论结果,我提了一下钻木取火的可能性,大家鸟都没鸟我,继续听那两位讨论是不是应该把打火机归入生存物资类,我就很好奇,在这道题中,打火机真有这么重要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道开放题,这种题是没有全局最优解的,只能有局部最优解,只要不是太出格,几乎都可以作为答案,打火机的归类更是如此,明明没有打火机,大家伙也能活下来。

抛开讨论会不讲,单看这场面试的目的——潜能探索,在我看来,一个组的答案,只能看出该组领导人的水平。

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抛开领导者,几乎每一组都能得到相似的答案,因为每组人数差不多,智商也差不多,纯粹集体讨论的结果不会差太多(比如说我这组,8人中有4人想到了分类解答的方法,归类情况也相差无几)。但是,30分钟的讨论,6号和1号的争论占了轮流发言之外的几乎所有时间。因此,轮流发言的价值只在于商讨出了一个相对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是每个组都能得到的,而最终结果的定夺,完全取决于领导层之间政治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潜能探索探索的是领导者的潜能,各个集体之间的潜能是没有太大的差异性的,所以也没有探索的价值(大家都是同一个大学出来的,个体智商差异都小到可怜,集体之间就更是没差别了)。

或许这场面试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认识到自己具不具备在国企生存下去的潜能吧。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