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形推理
(一)位置规律(特征:各图元素组成相同)
- 平移
- 方向:直线(上下、左右、对角线)、绕圈(顺/逆时针)
- 步数:恒定、递增(等差)、周期(考的少)
- 旋转
-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 常见角度:45°、60°、90°、180°
(二)样式规律(特征:元素组成相似)
- 遍历
- 小元素重复出现
- 缺啥补啥
- 加、减、同、异
- 相加、相减
- 求异(保留不同)
- 求同(保留相同)
- “黑白”运算
- 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相同,内部的颜色不同
- 方法:相同位置的颜色做加法(运算规则具体题目具体找)
- 与黑块平移区分:黑块数量相同,优先平移;黑块数量不同,优先黑白运算
(三)属性规律(特征:元素组成完全不同)
- 对称性
- 轴对称:“等腰”元素出现
- 中心对称(绕180°与自身重叠):平行四边形、N、Z、S变形图出现
- 轴对称+中心对称
- 对称轴的数量和方向
- 对称轴与图形中线的位置关系:重合、垂直
- 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角度
- 曲直性
- 全直线图形
- 全曲线图形
- 曲+直图形
- 开闭性
- 全封闭图形
- 全开放图形
- 半封闭图形
(四)特殊规律
- 图形间关系(两个或多个封闭图形连在一起)
- 相离
- 相交
- 功能元素(黑点,白点,箭头,小图形)
- 标记位置
- 标记图形
(五)数量规律
- 面
- 点
- 线
二、类比推理
(一)语义关系
- 近义关系、反义关系、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 比喻象征义,把一种事务比喻成另外的事物,或者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
- 字词拆分,一个成语被拆成两个词
(二)逻辑关系
- 全同关系
- 老鼠:耗子
- 买单:结账
- 并列关系
- 矛盾关系(A与非A)
- 反对关系(如苹果:香蕉,都是属于水果)
- 包容关系
- 种属关系(折扇:扇子)
- 组陈关系(扇面:扇子)
- 交叉关系(用有的....有的造句)
- 对应关系
- 材料:多为名词+名词(木材:家具)
- 工艺:常与材料成品结合出题(蚕丝:织造:丝巾)
- 功能:主要功能、次要功能
- 属性:必然属性、或然属性
- 时间顺序
- 必要条件(少了A,B就不存在了)
(三)语法关系
- 主谓关系(学生:学习)
- 动宾关系(学习:功课)
- 主宾关系(学生:功课)
三、定义判断
(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 方法一:关键词——主题、客体
- 主体——行为、活动的发出者
- 客体——行为、活动作用的对象
- 方法二
- 优先看到定义所在那句话的句号
- 注意阅读补充说明(——即,包括,也就是说,换言之,通俗地讲,具体表现为)
- 方法三(小技巧)
- 拆词:如果定义名称有明确的限定词语并简单易懂,可利用定义词快速破题
- 同构选项一起排除:意思相似,结构相似的选项
四、逻辑判断1
(一)翻译规则之“前——>后”
- 等价关联词
- 若.......,则.......;
- 只要........,就........;
- 所有.........,都.........;
- 为了..........,一定(必须)........;
- .......是........的充分条件
(二)翻译规则之“逆否等价”
- A——>B = -B ——> -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三)翻译规则之“后推前”
- 等价关联词
- 只有.....,才.........
- 不.......不.........
- 除非.......,否则不.......;
- ......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
- .....是........的必要/必不可少条件
(四)且和或
- A且B
- 二者同时成立
- 等价关键词: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
- A或B
- 二者至少一个成立(即否定一项可以得到另外一项)
- 等价关键词:或者、或者......或者......、至少一个
(五)推荐规则之“德·摩尔根定律”
- -(A且B) = -A或-B
- -(A或B) = -A且-B
(六)推理方式
- 提问方式和解题方法
- 以下哪项的推理形式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结构相同
- 重结构,轻内容 —— 字母代入来做题
五、逻辑判断2
(一)排列组合
- 排除法(条件确定)、代入法(条件不确定)
- 辅助技巧
- 最大信息(题干条件种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以此作为推理起点)
- 符号:“>”、“<”
- 画表格
(二)真假推理
- 解题思维
- 题型特征: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 使用方法:首先找到矛盾,绕过矛盾看其余
六、逻辑判断3
(一)原因解释
- 题目特征
- 提问方式: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矛盾/现象
- 解题思维
- 找现象或者矛盾(转折词:但是、然而........)
- 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
(二)逻辑验证
- 典型提示词
- 论点提示词:所以,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由此推出/可知,据此认为
- 论据提示词:由于、因为、鉴于、根据
- 论据常见形式:原因、数据、事例、实验或调查内容等
- 加强类之补充论据(强于举例)
- 举例支持: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
- 解释说明: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
- 加强类之搭桥(力度最强,强于解释)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
- 论点前后进行搭桥,注意搭桥方向
- 加强类之必要条件
- 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
- 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加强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没有搭桥项,可以考虑必要条件
- 削弱类之否定论点
- 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
- 削弱类之拆桥(力度仅次于削弱论点)
- 说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削弱类之他因削弱和因果倒置
- 他因削弱:在原来原因1的基础上,增加另外一个原因2也能导致相同的结果,削弱了原来原因的重要性或者唯一性
- 因果倒置:原因跟结果说反了